阿克苏市位于东经79°43′26″~82°00′38″,北纬39°28′57″~41°30′10″,地处南疆中部、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、塔里木河上游,是阿克苏地区七县二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总面积1.3584万平方公里(不含兵团),已建城区总面积153.59平方公里,耕地169.1万亩,由维、汉、回、哈等36个民族组成,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;市辖3乡3镇、5个街道和6个片区管委会,共有113个行政村和58个社区。先后荣获“国家森林城市”“国家卫生城市”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全国双拥模范城市”“全国文明城市”提名资格等荣誉称号。基本市情可概括为:
——区位优势明显。阿克苏市是对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、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重要一员,地处乌鲁木齐与喀什之间,700公里半径内辐射南疆5个地州、4个国家一类口岸和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、哈萨克斯坦重镇阿拉木图,由此进入欧洲市场,等于将欧亚大陆桥又缩短了1200公里,比海运时间缩短3/4,运输成本降低1/3,具有沟通南北疆、贯通中亚市场的重要枢纽作用,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。得益于优越的地域优势,阿克苏市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,机场与多个内地省会城市通航,华疆物流铁路专线建成通车,中国邮政、顺丰速递全面入驻快递物流分拣中心,又先后对接洽谈了京东物流、海元物流等大型物流综合项目,已初步形成了集公铁联运、仓储配送、展示交易为一体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。
——文化底蕴厚重。阿克苏市是地区首府所在地,围绕阿克苏市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,有规模的景点达百余处。有被誉为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、仙雕神塑的神秘大峡谷、戈壁明珠天山神木园、沧桑雄壮的盐水沟雅丹地貌、神秘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、保存完好的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,还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。全市A级景区9个,星级酒店9家,星级农家乐25家,旅行社34家,是集南疆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“吃住行游购娱”为一体的全域旅游胜地,2021年被自治区正式认证为全域旅游示范市。近年来,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、国家级卫生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(市)、中国红富土苹果之乡、国家级优质商品棉基地、中国西部百强县市、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和全国双拥模范城。
——自然资源富集。水能资源丰富,阿克苏市用水计划地表水10.74亿立方米,地下水2.42亿立方米。矿产资源丰富,已发现矿种17 种,可利用资源储量的矿种7种。阿克苏市干旱气候地区,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,降雨量稀少、蒸发量大、气候干燥,光热资源丰富,年日照时数2800-3000小时,无霜期每年有200-220天,适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、商品棉生产基地,红枣、核桃、苹果等特色果品在全国享有盛誉,是“中国棉都”、“长绒棉之乡”、“ 瓜果之乡”。
——经济健康发展。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(GDP)349.19亿元,同比增长5.1%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6.80亿元,增长6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8.22亿元,增长4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4.17亿元,增长4.9%,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.4:28.1:58.5。
——城市宜居宜业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365天,其中优、良天205天,优良率56.2%,(经国家监测总站认定沙尘天164天),轻度污染84天,PM10平均浓度217微克/立方米,PM2.5平均浓度37微克/立方米(沙尘天扣除)。自然保护区1个(市级),保护区总面积1.92万公顷,占国土总面积的1.4%。造林面积102.22万亩,经济林90.72万亩,防护林11.5万亩;退耕还林24.4万亩;森林面积127.05万亩,森林覆盖率9.7%。持续加大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建设,城市森林公园、温地公园、多浪河三期等一批城市景观陆续盛装开园,城市绿地率达到42%,“城在林中、水在城中、房在园中、人在景中”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。
——交通运输便利。城乡公路总里程2908.76公里,其中乡镇等级公路2376.72公里,城市道路总长度为532.04公里(含红旗坡、纺织工业城、经济开发区)。年末实有公共汽车数313辆,公共汽车客运量2920万人次;出租汽车1658辆,出租车客运量4117.31万人次。